Hello 展信愉快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感覺——明明每天都在經營自媒體,寫貼文、拍影片、開直播, 卻總覺得「回應少、轉換低、粉絲不夠黏」? 是不是也懷疑過:我都那麼努力了,為什麼還是沒人買單? 老實說,這不一定是內容不夠好,而是——我們的「聲音還沒真正被聽見」。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知識型創作者,或是有課程、服務、專業想推廣的人, 我想分享一個常被忽略,但其實超有潛力的秘密武器:Podcast 不是因為它跟上流行,而是因為它「深」。 為什麼呢? 因為Podcast不像短影音那樣快又狠、拼演算法; 它更像是——有人願意戴著耳機,讓你陪他煮飯、通勤、散步,默默把你放進生活裡。 這種親密關係,不是推播得來的,而是「信任」的累積。 舉幾個例子,你就懂我意思了:
這些節目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點:不是「急著賣」,而是「先讓人想聽你說話」。 但你知道嗎?你現在就可以不用自己開節目,也能開始靠聲音變現!如果你還沒準備好經營一整個Podcast節目, 也可以選擇「借聲而非自聲」: 上其他節目受訪,借助主持人與聽眾的信任關係, 快速加溫信任。
觀察現在的線上課程講師, 他們幾乎都會上5個以上的Podcast節目,分享觀點與專業內容。 並與Host社群合作,提供專屬折扣碼或優惠,創造雙贏價值。 看看這些專家如何善用這條路:
聲音訪談,是一種「先借信任,再創信任」的行銷策略。 不是告訴對方你多厲害,而是讓主持人替你背書。 所以我常說:Podcast是低成本、高信任的課程轉換通道。 它不只是內容媒介,更是建立關係、養成粉絲信任的陪伴型行銷工具。 你可以這樣做:
如果你有在想:「那我可以怎麼開始?」你可以先從今天下午來聽我聊聊開始(笑) 今天14:00,我會舉辦一場關於Podcast裡的聲音口說與內容表達的線上直播講座 是專門針對 Podcast、聲音表達、內容設計的實戰分享, 如果你正在經營個人品牌,或對內容轉換有點卡,這場你一定會有收穫。 📍報名連結在這裡 送你一份「聲音表達起手式小秘笈」!如果你總覺得錄音一開口就尷尬、聲音太扁、語氣沒情緒… 先別焦慮,試試這個簡單的小技巧: 起手式小秘笈:開口前,先「想一個人」說話 在錄音前,想像你正在和一個特定的人聊天—— 可能是你的理想學員、好友、客戶,甚至是未來的你自己。 這個「對象感」,會讓你自然地用更真誠、有感情的語氣說話, 聲音也會變得更放鬆、有畫面、有溫度。 因為你不是在「發表」,而是在「對話」。 還會跟大家分享內容一魚多吃的關鍵心法。 不管你現在在哪一個創作階段,都能從這堂課找到「用聲音表達價值」的起點。 馬上來報名吧(14:00準時開講): 期待在課堂裡和你聲音相見 💛 愛美麗 |
Hello, 展信愉快 8月份依然是炎熱與颱風交織的時間, 這禮拜颱風來去匆匆,不知道身在台灣各地的你好嗎? 希望你一切安康,沒有受到颱風的影響,大家都平安。 上週末我和大學同學相約去宜蘭,每年暑假我們都會見上一面。 算一算,從畢業到現在,居然快要 20 年了。 我們四個人坐在一起,聊的話題跟二十年前很不一樣, 聊到孩子的作息、教育方式、家務分工、工作、另一半的職涯安排...等等, 在短短的聚會時間裡,我們沒有人提到「夢想」,還有關於自己。 不是我們不想談,而是生活的現實,讓夢想在清單裡排到很後面。 趕著接小孩、煮晚餐,讓家庭的功能順利運作; 與另一半相互配合,確保每天的行程都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。 這樣子的生活日復一日。 偶爾,可能也在心裡問自己: 在家庭功能發揮到極致的同時,那個曾經想成為某種樣子的「我」,還在嗎? 我想人生裡的課題不該總是只能二選一。 因為大多時候,我們的人生不是是非題。 為了要大家都滿意,我們會選擇兼顧,然後把「自己」的部分縮到最小, 通常我們會覺得可以犧牲自己的需求來成全大局。 但這樣的「兼顧」也不是萬能解, 因為很多時候兼顧的結果是 60...
Hello, 展信愉快! 我不是KOL,也不是聲音甜美的配音員。 我只是一個媽媽,一邊帶孩子、一邊分享我愛的芳療知識。 而現在,我有了一個Podcast頻道。 有時候還會收到這樣的訊息: 「謝謝妳,我那一集聽了好多遍。」 說實話,我從來沒想過我也能被這樣聽見。 2021年,我第一次按下錄音鍵。 聽到自己的聲音時,我愣住了。 不是不好聽,只是太陌生。 像是聽到一個陌生人模仿我講話,尷尬又想笑。 甚至有一秒,我差點按下「刪除」。 但我沒有。 我說服自己: 「就錄著吧,也許哪天有人會需要它。」 那年我每週一晚上九點到九點半都開直播教媽媽們認識精油, 我的初衷是分享所學,加上練習我的口說表達能力。 後來發現很多人問的問題都重複, 我開始想: 「如果能一次錄下來,是不是更有效率?」 沒想到,就是這個動作, 開啟了我的Podcast之路。 我沒有豪華錄音設備,也沒有聲音專業訓練, 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念頭: 「我可不可以,先說一點點就好?」 現在回頭看, 真的慶幸當初那一刻的自己選擇保留、選擇開始。 因為Podcast,讓我留下了自己的知識、成長、與陪伴。...
Hello 展信愉快! 前幾天,我打開 ChatGPT,只是想問一句:「幫我想個Podcast標題」。 結果它彷彿喝了蜂蜜水,給我一串又甜又響亮的句子, 什麼「靈感暴風雨」、「聲音的魔法森林」、「說話的宇宙之門」⋯⋯ 我一邊看,一邊點頭:「喔~可以喔!」 正要複製的時候,腦袋突然跳出一個聲音: 「咦?這是你想說的,還是AI想要你說的?」 「啊,好像不是我。」 於是我默默關掉畫面, 心想:「不行,再這樣下去,我會變成一個只會問AI的人類,連自己在想什麼都不知道。」 這是我的近況。 在一個什麼都可以問 AI 的時代,我反而在練習:先問自己。 因為如果我們每個想法都交給AI,久而久之不只是聲音消失了,連「我想說什麼」這件事都變得模糊。 我們會寫,是因為我們會活;我們能說,是因為我們有感。 你可能會想: 「愛美麗妳不是常教大家用AI創作嗎?怎麼突然開始逆風練功?」 沒錯,我還是會用。 但我也發現,真正的靈感,不是AI那端跳出來的句子,而是我在生活裡突然浮現的念頭。 比如早上在陽台喝咖啡時,我突然靈光一閃:「欸,我為什麼不能先想完再問它呢?」 咖啡還沒喝完,我就開始寫了這篇文章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