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file

愛美麗 Emily

Featured Post

我第一段Podcast,是從尷尬開始的

Hello, 展信愉快! 我不是KOL,也不是聲音甜美的配音員。 我只是一個媽媽,一邊帶孩子、一邊分享我愛的芳療知識。 而現在,我有了一個Podcast頻道。 有時候還會收到這樣的訊息: 「謝謝妳,我那一集聽了好多遍。」 說實話,我從來沒想過我也能被這樣聽見。 2021年,我第一次按下錄音鍵。 聽到自己的聲音時,我愣住了。 不是不好聽,只是太陌生。 像是聽到一個陌生人模仿我講話,尷尬又想笑。 甚至有一秒,我差點按下「刪除」。 但我沒有。 我說服自己: 「就錄著吧,也許哪天有人會需要它。」 那年我每週一晚上九點到九點半都開直播教媽媽們認識精油, 我的初衷是分享所學,加上練習我的口說表達能力。 後來發現很多人問的問題都重複, 我開始想: 「如果能一次錄下來,是不是更有效率?」 沒想到,就是這個動作, 開啟了我的Podcast之路。 我沒有豪華錄音設備,也沒有聲音專業訓練, 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念頭: 「我可不可以,先說一點點就好?」 現在回頭看, 真的慶幸當初那一刻的自己選擇保留、選擇開始。 因為Podcast,讓我留下了自己的知識、成長、與陪伴。...

Hello 展信愉快! 前幾天,我打開 ChatGPT,只是想問一句:「幫我想個Podcast標題」。 結果它彷彿喝了蜂蜜水,給我一串又甜又響亮的句子, 什麼「靈感暴風雨」、「聲音的魔法森林」、「說話的宇宙之門」⋯⋯ 我一邊看,一邊點頭:「喔~可以喔!」 正要複製的時候,腦袋突然跳出一個聲音: 「咦?這是你想說的,還是AI想要你說的?」 「啊,好像不是我。」 於是我默默關掉畫面, 心想:「不行,再這樣下去,我會變成一個只會問AI的人類,連自己在想什麼都不知道。」 這是我的近況。 在一個什麼都可以問 AI 的時代,我反而在練習:先問自己。 因為如果我們每個想法都交給AI,久而久之不只是聲音消失了,連「我想說什麼」這件事都變得模糊。 我們會寫,是因為我們會活;我們能說,是因為我們有感。 你可能會想: 「愛美麗妳不是常教大家用AI創作嗎?怎麼突然開始逆風練功?」 沒錯,我還是會用。 但我也發現,真正的靈感,不是AI那端跳出來的句子,而是我在生活裡突然浮現的念頭。 比如早上在陽台喝咖啡時,我突然靈光一閃:「欸,我為什麼不能先想完再問它呢?」 咖啡還沒喝完,我就開始寫了這篇文章。...

Hello 展信愉快 天氣真的變得好快,一下子就進入了悶熱的夏天。這種忽然之間熱起來的天氣, 總會讓人覺得有點浮躁、提不起勁,連心情都容易燥熱起來。 我自己也不例外。所以想跟你分享一個我每年夏天都會拿出來用的私房配方,幾乎是我的「隨身小冰箱」。 只要一個30ml的酒精噴瓶,加上薰衣草和薄荷精油。 比例很簡單:總共30滴精油(例如薰衣草10滴+薄荷20滴,如果你喜歡更涼一點,可以多加一點薄荷),然後用開水補滿。 噴個兩三下,不論是在騎機車、等紅燈,或是午休前後,那種瞬間清新的涼感,真的會讓人深呼吸、放鬆下來。 薄荷帶來清涼,薰衣草安撫心情,兩個搭配起來很有默契,不但降躁,也是一種小小的夏日療癒。 這瓶「夏日舒心噴霧」是我用心過生活的小撇步,也想一起分享給你。 如果你也試了,記得跟我說你喜歡的比例喔:) 關於成為更好的自己,何謂更好? 我們常說:「我要成為更好的自己。」但那個「更好」,到底是誰定義的? 是自己真正渴望的模樣,還是社會期待、別人眼中的成功? 這次閱讀郝旭烈郝哥的《人生成為》,有一句話像一記溫柔卻深刻的警鐘: 「你不會成為你不知道的樣子。」 這句話擊中我過去的盲點:...

Hello 展信愉快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感覺——明明每天都在經營自媒體,寫貼文、拍影片、開直播, 卻總覺得「回應少、轉換低、粉絲不夠黏」? 是不是也懷疑過:我都那麼努力了,為什麼還是沒人買單? 老實說,這不一定是內容不夠好,而是——我們的「聲音還沒真正被聽見」。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知識型創作者,或是有課程、服務、專業想推廣的人, 我想分享一個常被忽略,但其實超有潛力的秘密武器:Podcast 不是因為它跟上流行,而是因為它「深」。 為什麼呢? 因為Podcast不像短影音那樣快又狠、拼演算法; 它更像是——有人願意戴著耳機,讓你陪他煮飯、通勤、散步,默默把你放進生活裡。 這種親密關係,不是推播得來的,而是「信任」的累積。 舉幾個例子,你就懂我意思了: 吳淡如的《人生實用商學院》,讓人覺得她不只是作家,更像是一位「人生顧問」。 曾寶儀的《人生藏寶圖》,溫柔的對談讓人願意卸下心防。 呱吉的Podcast,不靠爆點,卻擁有超穩定的聽眾連結。 這些節目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點:不是「急著賣」,而是「先讓人想聽你說話」。 但你知道嗎?你現在就可以不用自己開節目,也能開始靠聲音變現!...

Hello,展信愉快! 這星期好嗎?對我而言,這確實不是容易的一週。 我得了一場聲音完全消失的感冒,再加上尿道炎,讓我全面陸續進入“身體不配合工作”的狀態。 還得在病中吼叫孩子(沒辦法,大人病了還沒完全倒,小孩病了卻能活跳跳,沒有試過是不會懂的經歷)。 不過,我想我應該已經度過了最糟的階段吧?🚬 天氣變來變去,你也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哦! 還記得之前跟你提過我三月份辦理也參加了一場時光書寫的活動, 這週的書寫挑戰來到第三週,有一個題目是: 過去曾經經歷的挑戰,學到了什麼? 這題目讓我回想起 20 年前,那場突如其來的車禍,將我的人生直接按了暫停鍵。 人生被按下暫停鍵 大三那一年,我的人生被按下了暫停鍵 大家都在前進,只有我,被困在原地,還站不起來。 那場車禍,讓我不得不休學、待在家裡,連走路都成了奢侈。 朋友們照常上課、玩樂、計劃未來,而我只能坐在椅子上,看著世界繼續轉動。 自我懷疑不斷 「是不是就這樣了?」「為什麼偏偏是我?」 無力感爆棚,我不想說話、不想社交,甚至連熱愛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趣。 那段時間,我極度封閉,日復一日地待在房間裡,什麼都不做。...

Hello, 展信愉快! 最近最常遇到大家問的問題,就是關於Podcast如何提高收聽率。 Podcast 錄完,不代表影響力就開始了! 以前我也以為,只要上架,觀眾就會自動跑來聽,結果呢?根本不是這回事!😅 Podcast 的觸及其實很有限,如果內容只停留在音檔裡,影響力真的會被卡住。 所以,與其等觀眾來找我們,不如讓內容主動出擊! 這邊我想與你分享我實作有效,目前也正在執行與優化的方法: 一集 Podcast,可以「一魚六吃」! 同樣的內容,換個形式,就能觸及更多受眾: Thread短文:讓他當成帶路雞,幫你找到對話題有興趣的人 短影音(60 秒精華):放 IG/TikTok/shorts,爆發型平台吸引新觀眾 圖文貼文(金句 & 重點):發 IG/FB,爆發型平台能讓更多人分享 SEO 文章(音檔轉文字):讓 Google 幫你曝光,大部分使用者會因為自身需求而上google獲得答案,這是潛在受眾接觸你的好機會。 電子報(整理重點):寄給訂閱者,維繫粉絲關係,有些人當下不方便收聽或收看影音,文字相對來說,是最沒有負擔獲得資訊的方法...

哈囉,展信愉快! 今天想和你聊聊一個很有趣的觀點:別再等靈感乍現,改變你的習慣,開始紀錄吧! 靈感是什麼?別等它來敲門,先記錄! 靈感這種東西,真的像夜空中的流星,一閃即逝, 與其等著它不小心降臨在你頭上,不如用紀錄的方式抓住它! 記錄可以從一句話、一個畫面、一段對話開始。 或許是今天書中看到的那句:「我們努力賺錢,不是為了買東西,而是為了換取選擇自由的權利。」是否讓你很有感? 那就把它記錄下來,再多問自己:「為什麼這句話觸動了我?」 也許它能讓你想到人生的一個選擇,甚至成為你下一集Podcast的主題! 為什麼先紀錄,後提問? 我們的日常其實充滿靈感,只是大多數時候,因為太忙碌,讓它悄悄溜走了。 紀錄是一種承諾——承諾你會回頭探索這些微小的觸發點。 當你問「為什麼」時,你開始把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連結拉近,找到共鳴點。 舉個例子:你可能今天和朋友聊到旅行中的「不按計劃行事」, 這句話讓你腦中冒出一些有趣的畫面——意外走進的咖啡店、錯過的火車站、發現的新朋友…… 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變成Podcast素材的經驗啊! 紀錄靈感的小方法:讓生活更有趣!...

哈囉展信愉快! 這週五小孩就要開學了!!!(撒花) 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做暑假鬼門開, 就是你會在家裡聽到「媽媽」的次數大概是平常的10倍, 然後會有不斷朝你詢問的「媽媽我可以看電視嗎?」「媽媽我可以打電動嗎?」「媽媽你可以陪我玩嗎?」 不知道家裡有小小孩的你是否也有這樣「甜蜜的負擔」? 雖然有時真的會覺得分身乏術,工作家庭兩頭燒, 但是晚上要睡覺前看見孩子安穩的臉,我心裡還是會有滿足感, 謝謝他為我的人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體驗。 然後小孩睡著之後媽媽開始追劇或熬夜?因為我們追的不是劇,是自由!! 上週三我們舉辦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線上讀書會。 有讀者寫信給我,說他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在某些狀態的反應會如此劇烈, 他也明白接納自己這四個字說得簡單,要做好難。 用我自己話來解讀,人生的過程就是:認識自己-知道自己-了解自己-接納自己。 接納自己,是我知道我這裡不好,不夠完整,離我的理想還有很大的距離,但我願意接受、喜歡這樣的自己。 這是一本用動物視角書寫的書。 描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,共10次諮商對話的心理過程。...

哈囉展信愉快! 這週好嗎? 寫信給你的這個時間我正在進行家庭旅遊,與先生、孩子一起到馬來西亞🇲🇾感受異國風情。 只能說,有機會能夠出來看看立體世界,身心狀態會好些,世界好大,不會只有一個螢幕就能窺探全貌。 我自己幾乎也是個網路成癮者,很常內在的想法容易被外在影響,網路的「無距離」讓我們少掉很多到緩衝時間。 如果你也有以上狀況,你真的不孤單,這時有意識的「走」出來,能給大腦一點新的平衡,身體動一動,比較不緊繃。 去家裡附近的公園走走,或是步行你最常去的飲料店,書店,都有一樣的好處。 身體舒服了,心就舒服了。 ——— 這週我想分享給你,在這段時間,對我自己卡住時有幫助的五個方法。 每一個對我都有幫助,希望同樣也能給你帶來一些美好。 放下手機:紛擾原有90%來自網路世界,關掉紛擾原並不會讓我們少掉什麼,允許自己可以選擇訊息接受與否。 去聽25年前曾經感動你的歌:這是我這禮拜額外發現的好方法,當我耳朵小氣25年前那首我持續不斷重播的宇多田首張專輯「Automatic 」,竟然讓我有種力量回歸的感覺,好像所有的無力,都能跟著歌曲裡的旋律與音樂擺動,逐漸消失。...

Hello 展信愉快,我是愛美麗。 你會收到這封信是因為你有報名我的直播或是讀書會, 或是曾經參加我的精油或Podcast的實體課程,謝謝你的加入=) 我是愛美麗,目前給自己的三個hash tag是生活實踐者、芳療、以及Podcast。 不管是芳療還是Podcast的領域,都是我喜歡的。 我希望能實踐,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模樣,透過嗅覺與聽覺, 這兩個最直覺的反饋,我相信能讓我們對於周遭的生活有更多的關注,進而觀察到自己的狀態。 這是我的Podcast, 如果你願意的話, 歡迎讓他在你通勤、做家事、或是運動的時候,陪伴你一起做事。 每週四我都會有一封週信,與你分享我關於自我照顧、我思我見、以及最近正在經歷的大小事 希望每次的內容都能給你帶來一點不同的觀點。 如果你覺得有所幫助,邀請你持續與我們在這條路上前進, 如果你覺得此時不需要,你可以將信件拉到最下方點擊「Unsubscribe」, 就不會再收到我的信囉~ 希望你過得自在,舒心,最自在的時候,也會是你狀態最好,最能大步前進的時候=) 這週你心情好嗎?是不是也跟著奧運賽事一起起伏?我是!真的搞得我好緊張😓...